close

本文譯自 A Guide to Child Health 14.5章。這本書是一位德國人智學者小兒科醫師所寫。初版年份為 1984 年,距今近已 25 年,許多內容已被新的醫學知識及育兒知識所淘汰。不過,因為我已花時間翻譯,故仍貼出來讓大家參考。

譯者:黃寧靜

 

基因改造食物


    雖然筆者寫本書的目的,並非為了鼓吹有機農耕或生機方法,不過我們的確希望表揚一群散佈在世界各地,反對距離自然越來越遠之現代農業化學、農業科技的農耕拓荒者。這羣農耕拓荒者為了整救土壤、使土壤再生,正在為自然農法無怨無悔的付出。儘管有些科學家不斷聲稱,為了解決全世界人口食物不足的問題,基因改造及化學改造的單一農耕是必要手段,但我們不得不指出,這種說法已經宣傳了幾十年,世界上卻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吃不飽,而且這個問題在過去一百多年從未真正有所改善。

  更有甚者,外界對開發中國家提供的農耕幫助,最後結局若不是變成剝奪小農民的土地,轉給大農耕企業,就是變成鼓勵栽種經濟作物,取代當地老百姓每天需要的食物。如果無法朝社會面與精神面的方向做根本改變,全世界人口的食物問題將不可能獲得解決。

  兒童需要的食物,是用保護生態的方法栽培的食物,是蘊涵來自太空的能量的食物,而兒童所需要的動物性蛋白質,是將動物飼養在與大自然和諧的環境下,所產出的蛋白質(指善待物種的飼養)。新陳代謝功能良好的成人可以自認能消化任何東西,或自認不會受到吃下肚的食物的干擾,但兒童的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兒童的消化功能還需接受他們吃下肚的食物之教育與塑造。對於兒童食物,最優良的篩選及處理,就是「適中」,即使整個過程既費時又花成本,也必須符合「適中」的原則。兒童會以他的健康(及清醒的覺知!)來回饋妳為他所下的功夫。

  本節我們要探討基因改造食物。基因改造食自1970年代起被導入農業產品,有基改蹤跡的食物,包括採用人為控制微生物基因的乳製品與發酵品,一系列品種的大豆、玉米、稻米、及其他穀物。當人們評估基因改造食物的優缺點時,若只有產量增加,絕對無法讓人滿足,人們甚至將農作的基因改造成使生產出來的產品,比天然培育生長的農作之香味或蛋白含量高。由於植物的基因之內含藏植物的太空體,因此當我們評估基因操控的正負意義時,也必須把無法量化的標準考量在內。所有基因改造過的生命,都有一個共通的結果:繁殖能力降低(其太空體的穩定性也降低)。基因改造過的生命體繁殖不過幾代,並且必須不斷取自然生長的健康母株而再造,否則便無法生存。我們但願基因改造的食物不致於對成年人造成大傷害,也但願成年人消化這類食物,能夠像消化其他食物一樣順利;然而基於前面所列舉的幾項原因,我們認為不該給兒童吃任何基因改造的食物。

  由於善待物種農法的相關爭辯日益熱烈,各方對著眼於未來與健康(人類及自然界的未來與健康)的農業及土壤再生的支持,也日益增加。所謂善待物種農法,不單指栽種植物,更包含動物之畜養。無論如何,最後決定權在消費者手中,我們只能期待狂牛病的危機不會被遺忘,也期待農業政策將能因而有所革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