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慈心有三種:一者、眾生緣;二者、法緣;三者、無緣。

 1.眾生緣:以一慈心,視十方五道眾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姪、知識,常求好事令之得利益安隱。如是心徧滿十方眾生,如是慈心,名眾生緣。眾生緣多在凡夫人行處,或有學人未漏盡者行。

 2.法緣:諸漏盡阿羅漢、辟支佛、諸佛,是諸聖人破吾我相,滅一異相故,但觀從因緣相續,生諸欲心,慈念眾生時從和合因緣相續生,但空。五眾即是眾生,念是五眾,以慈念眾生不知是法空,而常一心欲得樂。聖人愍之,令隨意得樂,為世俗法故,名為法緣。

 3.無緣:無緣者,是慈但諸佛有,何以故?諸佛心不住有為、無為性中,不依止過去世、未來、現在世,知諸緣不實,顛倒虛妄故,心無所緣。佛以眾生不知諸法實相智慧,令眾生得之,是名無緣。

  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修慈心,為除眾生瞋覺。

進一步定義「慈」:

  若念十方眾生,令得樂時,心數法中生法(在心所法之中,有法產生),名為慈。是慈,相應受、想、行、識眾,是名心數法;起身業、口業、及心不相應諸行,是法和合,皆名慈。為慈故,是法生,以慈為主,是故慈得名。譬如一切心、心數法,雖皆是後世業因緣,而但思得名,於作業中,思最有力故。(雖然心、心數法皆是後世業的因緣,而只在心中動思念,常求安隱饒益眾生,即得慈名。此係因在各種造業中,思業最有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