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念佛,為什麼要念佛?該如何念?
(以下整理自大智度論)

為什麼要念佛?
  念佛可除怖畏,如經中說:佛告諸比丘:若於阿蘭若處、空舍、冢間、山林、曠野,在中思惟,若有怖畏,衣毛為豎,爾時當念佛。

如何念佛?
一,念佛名號;二,念佛功德。(念佛功德,以生信心,並生『有為者亦若是』的正確學佛目的。念佛名號亦是念佛功德,因佛的每一個名號皆以佛之功得而有。)

一,佛的名號:1多陀阿伽度(如來)2阿羅訶(應供養)3三藐三佛陀(正徧知)4鞞闍遮羅那三般那(明行足)5修伽陀(善逝)6路迦憊(世知)7阿耨多羅富樓沙曇藐婆羅提(無能勝調御化丈夫)8貰多提婆魔㝹喃(天人師)9佛陀(一切世間了了悉知)。經中佛自說如是名號,應當作是念佛。
二,佛的功德:
  (1)念佛身諸多妙好功德:佛生時,光明徧三千大千世界,梵天王持寶蓋,釋提桓因以天寶衣承接,阿那婆蹋多龍王、婆伽多龍王以妙香湯澡浴之,地六種動。佛甫生下,自行至七步,安詳如象王,觀視四方,作師子吼:我是末後身當度一切眾生!阿私仙人相之,告淨飯王:「是人足下千輻輪相,指合縵網,當自於法中安平立,無能動,無能壞者。手中德字,縵網莊嚴,當以此手安慰眾生,令無所畏。如是乃至肉骨髻相,如青珠山頂,青色光明從四邊出,頭中頂相無能見上,若天若人,無有勝者。白毫眉間峙,白光踰玻璃;淨眼長廣,其色紺青;鼻高直好,甚可愛樂;口四十齒,白淨利好,四牙上白,其光最勝;唇上下等,不大不小,不長不短;舌薄而大,軟赤紅色,如天蓮華,梵聲深遠,聞者悅樂,聽無厭足;身色妙好,勝閻淨檀金,大光周身,種種雜色,妙好無比。以如是等三十二相具足,是人不久出家,得一切智成佛。」佛身功德如是,應當念佛。復次,佛身功德身力,勝於十萬白象寶,是為父母遺體力;若神通功德力,無量無限。佛身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莊嚴,內有無量佛法功德故,視之無厭,見佛身者,忘世五欲,萬事不憶;若見佛身一處,愛樂無厭,不能移觀,佛身功德如是,應當念佛。
    (2)念佛戒眾:佛持戒具足,從初發心修戒,增積無量,與憐愍心俱,不求果報,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不雜諸結使,但為自心清淨,不惱眾生故,世世持戒,以是故,得佛道時,戒得具足。應如是念佛戒眾。
    (3)念佛禪定具足:如經中說:佛在阿頭摩國林樹下坐,入禪定。是時大雨雷電霹靂,有四特牛(耕作用的牡牛)、耕者二人,聞聲怖死。須臾便晴,佛起經行,有一居士禮佛足已,隨從佛後,白佛言:世尊!向者雷電霹靂,有四特牛、耕者二人,聞聲怖死,世尊聞不?佛言:不聞。居士言:佛時睡耶?佛言:不睡。曰:入無心想定耶?佛言:不也!我有心想,但入定耳。居士言:未曾有也!諸佛禪定大為甚深,有心想、在禪定,如是大聲覺而不聞。如餘經中,佛告諸比丘,佛入、出諸定,舍利佛、目犍連尚不聞其名,何況能知?!何者是?如三昧王三昧,師子遊戲三昧等,佛入其中,能令十方世界交種震動,放大光明,化為無量諸佛,徧滿十方。以如是等,念佛禪定具足。
    (4)念佛慧眾具足:佛從初發心,於阿僧祇劫中無法不行,世世集諸功德,一心專精,不惜身命以求智慧,如薩陀波崙菩薩。
       復次,以善修大悲智慧故,具足慧眾,餘人無是大悲,雖有智慧,不得具足。大悲欲度眾生,求種種智慧故,及斷法愛,滅六十二邪見,不墮二邊:若受五欲樂、若修身苦道,若斷滅、若計常,若有、若無等,如是諸法邊。復次,佛慧無上,徹鑒無比,從甚深禪定中生故,諸粗細煩惱所不能動故,善修三十七品、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背捨、九次第定等諸功德故,有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得無礙不可思議解脫故,佛慧眾具足。
       復次,能降伏外道大論議師,所謂優樓頻螺迦葉、摩訶迦葉、舍利佛、目犍連、薩遮尼揵子、婆蹉、首羅、長爪等,大論議師輩皆降伏,是故知佛慧眾具足。
       復次,佛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聚,見是語言多故,知智慧亦大。
       復次,佛此智慧皆清淨,出諸觀上:不觀諸法常相、無常相、有邊相、無邊相、有去相、無去相、有相、無相、有漏相、無漏相、有為相、無為相、生滅相、不生滅相、空相、不空相,常清淨無量,如虛空,以是故無礙。若觀生滅者,不得觀不生滅;觀不生滅者,不得觀生滅;若不生滅實,生滅不實;若生滅實,不生滅不實;如是等諸觀皆爾,得無礙智故,知佛慧眾具足。
    (5)念佛解脫眾具足:
       1. 佛解脫諸煩惱及習,根本拔故,解脫真不可壞,一切智慧成就故,名為無礙解脫。
       2. 成就八解脫,甚深徧得故,名為具足解脫。
3. 離時解脫及慧解脫故,便具足成就共解脫。
4. 破魔軍故得解脫,離煩惱故得解脫,離遮諸禪法故得解脫,於諸禪定入出自在無礙故。
5. 菩薩於見諦道中,得深十六解脫:一,苦法智相應有為解脫;二,苦諦斷十結盡,得無為解脫。如是乃至道比智思惟道中,得十八解脫:一,或比智、或法智相應有為解脫;二,斷無色界三思惟結故,得無為解脫。如是乃至第十八盡智相應有為解脫,及一切結使盡,得無為解脫。如是諸解脫和合,名為解脫眾具足。
    (6)念佛解脫知見眾具足:解脫知見眾有二種:一者,佛於解脫諸煩惱中,用盡智自證知,知苦已、斷集已、證盡已、修道已,是為盡智解脫知見眾;知苦已不復更知,乃至修道已不復更修,是為無生智解脫知見眾。二者,佛知是人入空門得解脫、是人無相門得解脫、是人無作門得解脫、是人苦教得解脫、是人雜語得解脫,如是等種種因緣得解脫,如法眼中說。於是諸解脫中,了了知見,是名解脫知見眾具足。
    (7)念佛一切智、一切見、大慈、大悲、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念如佛所知無量不可思議諸功得,是名念佛。
   是念在七地中,或有漏、或無漏,有漏者有報,無漏者無報。三根相應:樂、喜、捨根;行得,亦果報得;行得者,如此間國中,學念佛三昧;果報得者,如無量壽佛國人,生便自然能念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