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黃寧靜

 

 

14.3 奶瓶嬰兒的營養問題

  任何非天然母乳的嬰兒食物,都有「不自然、人工」的成份。所有的替代食物都只是妥協方案,在生活條件比較原始的地區,那些替代食物甚至有可能造成危險。商業嬰兒奶粉之所以變成世界性的流行,是因為它方便,而且對大部份的嬰兒而言,都算好消化。有一個弔詭的現象:商業嬰兒奶粉流行的同時,經濟落後國家的嬰兒死亡率也隨著大幅上升。不過很可惜,這些國家的人口數目並未因此而有明顯變動。

  觀察市售嬰兒奶粉的標示,不難發現其背後有一份小心翼翼的企圖,想把嬰兒奶粉的組合成份調成與人乳的營養會值相對應。除了印在標示上你所想象得到的微量元素、礦物質、維他命的含量皆足夠以外,所有的嬰兒奶粉都會額外奉送一些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是奶粉製造商為了加強商品競爭力,而在產品外觀、上架壽命、與口感上下功夫的添加物。無論如何,即使把所有成份都加總起來,仍無法等於一份新鮮而完整的食物。為人父母者若真想知道究竟孩子的食物當中含有哪些成份,不如自己動手調「天然」配方。我們支持為人父母者在這方面盡心力,因為今天市面上流行的嬰兒奶粉,也許有一天會被發現,它們也像以前發生過的案例一樣,成份不足或甚至有害健康;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事實是,大部份的食物過敏病例,是自從嬰兒奶粉問世之後,才開始出現的。

  最近幾年,已經有嬰兒奶粉的製造商及研究員,採用碎解蛋白質(蛋白質水解)的方法,改善配方奶粉引發嬰兒過敏的問題,這類所謂「低過敏嬰兒奶粉」,其中有一部份的確比較好消化,可惜口感很差。(見239頁之替代方法)。

 

嬰兒奶粉的天然替代品

  除非有明顯的家族過敏史,否則對於多數兩周或三周大以後的奶瓶嬰兒而言,牛奶依然是基本食物,。但無論如何,若是條件允許,實在應該等嬰兒喝過六個月的母奶之後,才開始餵牛奶。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很高,給九個月大以下的幼兒食用之前,應先稀釋,而且應添加乳糖與油脂,以使成份接近人乳。牛奶所含的礦物質,約是人奶的四倍,其鈣與磷的含相也比人奶高。

馬奶的乳糖含量高而酪蛋白含量低,是最接近人奶的動物奶,但由於它的油脂含量低,因此如果馬奶是嬰兒唯一的食物,則無論食用期間多久,每100ml的馬奶應另外添加2.5g油脂。馬奶較稀有,只有部份乳品供應商才有提供冰凍的馬奶。馬奶昂貴,並不適合做長期食用,但可以做為早產兒、濕疹嬰兒、及母親奶水不足時的臨時替代方案。

  

牛奶的品質

  最好能直接向生機農場或善待動物的農場購買新鮮、非均質的牛奶;若無法買到這種牛奶,則盡可能買最新鮮的全脂或經巴氏消毒法消毒的市售牛奶。至於一般消毒法或超高温巴氏消毒的牛奶,我們不建議採用。給嬰兒喝的牛奶若未經巴氏消毒,則必須先儘快加温至80/175,然後冷卻。尤其是夏天,用這種方式加熱牛奶抑制細菌活動,是必要的。

 

神經性皮膚炎反應

  由於越來越多新生兒的母親選擇餵母奶,並延長授乳期,因此嬰兒因牛奶而產生神經性皮膚炎的病例,已經不像往常那麼多。神經性皮膚炎通常是短暫性的反應。改變嬰兒的飲食之前,可以先諮詢過敏科醫生(見5.1章,神經性皮膚炎)。如果嬰兒實在無法接受牛奶,不妨嚐試用羊奶或馬奶(237頁),或採用局部預先分解的低過敏嬰兒奶粉(最後的選擇)(237頁)。有多重過敏的嬰兒,究竟該食用何種乳品,一定要先向醫生諮詢;以馬奶為主要成份的乳品也許有所幫助。

 

各種不同奶品的組合成份

營養

 

平均質

g/100ml

人奶

牛奶

馬奶

山羊奶

乳糖

7.0

4.8

6.2

4.2

脂肪

4.0

3.7

1.5

3.9

蛋白(全部)

酪蛋白

1.0

0.25

3.3

2.7

2.2

1.2

3.7

2.9

礦物質

0.21

0.74

0.36

0.8

 

牛奶的蛋白質及礦物質含量居所有奶品之冠,但經稀釋以後,乳糖含量則變得太低。馬奶的礦物質含量較低,與人奶較接近,然而需要另外添加脂肪。山羊奶的成份與牛奶的成份很接近。

 

免疫球蛋白(Ig, 平均質)

mg/100ml

新生兒

初乳

人奶

牛奶

Ig A

2

620

100

3

Ig G

1030

30

11

60

Ig M

11

38

4

3

很明顯的,人乳含有新生兒所缺乏之特殊免疫球蛋白。

 

添加油脂

  杏仁油是很理想的選擇,因為已經過乳化處理,但切記要選購有標示不含苦杏仁,且已通過毒素檢驗的品牌。蔬菜油雖然也可以用,不過蔬菜油容易附著於奶瓶壁,而且乳化蔬菜油的過程,很難不產生一大堆泡末。

 

添加穀類

  以前我們曾經建議用精磨過的嬰兒穀粉做為剛開始給嬰兒吃的食物,但現在我們覺得這種食物並不適合四個月以下的嬰兒。至於四個月以上的嬰兒,可以開始為他添加米膏。其他的穀類應待嬰兒六個月大之後,才開始慢慢添加進去。

 

不同穀類的優缺點

  米膏非常好消化,食用米膏的嬰兒所解的大便比較有型,尤其當嬰兒拉肚子時,米膏更是唯一能給嬰兒吃的穀類。吃精磨燕麥粉之後所解的大便比較軟;大麥也很好消化;通常全麥粉並不適合給嬰兒食用,如果妳有給嬰兒吃全麥粉,應換其他食品,不妨改用粗粒小麥粉,而且最好是採用沒有添加香草味的品牌。小米片也可以採用,因為它含鐵質;嬰兒四個月大即可開始食用小米片。再次提醒,我們建議若能取得有生機產品,就用生機產品(見14.4章,關於生機農場及參考書目的解釋)。越來越多父母用即溶食品取代家庭自製的穀粉,事實上,即溶食品無論是口感或品質,都比家庭自製品差。

 

穀蛋白不耐症(腹腔疾病)

  有的小孩(甚至大人)食用含穀蛋白的穀類(小麥、大麥、燕麥、斯倍爾特麥、黑麥)之後,會出現乳糜瀉的症狀。乳糜瀉的症狀是體重無法增加、腹脹、排泄大量增加(一天的排泄量超過一大杯),貧血、暴躁不安。由於現代的母親授乳期較長,開始給嬰兒吃穀物的時間較晚,因此上述現象較少出現。穀蛋白不耐症可藉由抗體檢測及小腸黏膜液切片而診斷出來,有此傾向的孩子對含穀蛋白的穀物很敏感,乳蛋白會刺激這類孩子的腸內膜。如果妳覺得自己的孩子有乳糜瀉症,應該帶給小兒科醫生看,並做仔細的檢查以便確認。

 

該餵嬰兒吃多少?

  出生後的前幾周當中,逐漸增加妳所選擇的奶瓶食物;之後孩子要吃多少就供應多少(最多一天不超過孩子體重的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等孩子體重增加到6000g/c. 13lb的時候,再將孩子每天的食量維持在大致恆定(介於800~1000g / 31/2 ~ 41/2 杯)的狀態,直到孩子滿週歲。牛奶的比重不宜超過前述分量的一半(400~500ml;見257頁之前的彩色圖表,及241ff頁的食譜)。不需要另外給嬰兒喝其他飲料,但如果孩子要喝,則應在用餐食時間給他喝,而不應在非用餐時間提供。

 

補充食物

  如表 1-4 (於257頁之前)所示,如果妳不是餵母奶,不妨提早為嬰兒添加果汁與蔬菜汁。從一天一茶匙至四茶匙開始,逐漸增至一天十茶匙。奶瓶嬰兒之蔬菜與水果全餐的導入時間,也應比母乳嬰兒早。

 

清洗奶瓶與奶嘴

  剛開始的幾個月當中,必須一天煮一次奶瓶及奶嘴,然後放在乾淨的碗盤上晾乾。每一次使用過後,都必須用奶瓶刷及流動熱水(水龍頭流出之熱水)清洗奶瓶奶嘴。奶瓶刷也必須用流動熱水清洗,然後晾置於可讓它快速乾燥的地方。介於兩次殺菌消毒之間的時段,可以採用短暫水煮的方式消毒奶嘴。我們不建議使用消毒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