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早期感覺印象之培養

聲音與音調

  當我們走進新生兒的房間時,即使小嬰兒沒出聲,我們也會下意識立即改變我們的舉止,就連活潑吵閙的小朋友,靠近搖籃時也懂得要靜悄悄地踮腳走路;相反的,當嬰兒哭閙時,周圍的人則會隨著他的哭聲忙亂奔走。嬰兒發出的每一個聲音都會吸引父母注意的,嬰兒的聲音與父母親喜悅關愛之言語表情,會很微妙地互相牽動,互相影響。

  當嬰兒還在娘胎時,他的聽覺即已開始發揮功能,並會深受母親周圍的聲音所影響。我們建議儘可能少讓胎兒或新生兒曝露在錄製的音樂或機械化的聲音當中。孩子的幼年階段,我們所做的任何事,都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影響所及,甚至會使孩子養成一輩子定型的習性。

  任何機械性的聲音,無論是戶外的推土機、或是室內的真空清潔機、洗碗機,對嬰兒而言都是怪異的干擾。熟睡中的孩子聽到這類聲音,會改變呼吸節奏或心跳加快。大人的聽覺,體驗過全然安靜無聲、人聲、器具聲、機械聲等等,但我們應該要顧慮到環境的聲音是否適合嬰兒。你處理嬰兒所處環境的聲響若能越小心謹慎,則嬰兒成長後分辨細微聲音的能力將越強。

  身為小兒科醫生,我們常常需要請為了心愛的小寶貝而打電話來的母親們,把在電話背景中叫囂的收音機關掉。幼兒學會說話和思考之前,完全沒有能力讓自己與環境中的任何事物,特別是聲音,保持任何距離;幼兒自主與他所覺察到的事物保持距離的能力,是在幼兒會說某些物件的名字及會思考這些物之後,才逐漸發展完成。幼兒,尤其是滿一週歲以前的嬰兒,完全無力拒絕外在世界;他們小小的身軀高度敏感,卻被強迫接收所有加諸他身上的印象。嬰兒的呼吸及循環節奏之細微或不很細微的變化,是環境影響的敏銳指標。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只要屋子裏有嬰兒,就必須停止所有的音樂享受,而是應該使嬰兒和聲音保持一段距離,並且為了嬰兒的敏感著想,我們應該調整我們的音樂選擇。我們必須儘可能避免讓嬰兒的聽覺受到收音機、電視機、影片、及錄製的音樂的轟炸

  觀察嬰兒玩耍,即可明白聲音和音調對嬰兒的影響威力有多大。當你把塑膠搏浪鼓放在嬰兒手中,或把嘟嘟作響的玩具汽車放進嬰兒的搖籃,從嬰兒反應的動作你可明白這兩件玩具對他的影響,嬰兒會好像接收到命令似地扭動身體,並把腳向內踼。嬰兒對木製響板的反應則完全不同,他的動作會隨著木製響板的聲音調整,並且很明顯地從容而有規律。雖然外表看來嬰兒對於這兩類聲音的反應都是開心而興奮,但事實上嬰兒對木製響板的聲音之反應,很明顯得較鎮定、沈著、並似乎有能力處理對它的感覺印象。

  由嬰兒的父母親哼唱的簡單曲調,產生的影響則更加不同,嬰兒會驚奇地豎耳傾聽,他的動作會更加放鬆,好像已經累了,接著很快入睡。徜徉在這種音調之下的嬰兒心靈,將更容易接受睡眠的擁抱。

 

新鮮空氣與濕度  

  大家都知道嬰兒需要新鮮空氣,問題是如果我們住在大都市,當我們打開窗戶,無論窗外空氣如何,我們都只能照單全收。讓嬰兒處於冷空氣之中並無大礙,但必須避開塵埃,這也是有必要在嬰兒床上加遮帳的理由之一(見12.8章)。要不要開窗戶,或開窗戶的時間多久,視窗外的溫度和噪音度而定,也視室內乾燥度而定。必要時可以一天數次先讓嬰兒到其他房間,再敞開嬰兒房的窗戶,這是一個不錯的折衷辦法。切記必須讓嬰兒避開廚房油煙及香煙味道。

  提到空氣濕度,現代大部份的暖氣系統都會把空氣烘乾至不適合幼兒的程度。雖然在散熱器上掛個水桶或水箱,可以改善問題,但蒸發出來的水汽並不足以遞補空氣中被烘乾的水份(一天需要數公升)。濕度的問題,只能用電子設備解決,可是電子設備卻有其他令你生怯的理由,例如噪音、細菌。如果考慮到健康因素而想買增濕器,切記要選購非馬達動力、不需濾網、使用自來水的機型。這一型的增濕器採用兩個電極板將水加熱至沸點。如果你沒有增濕器,則最好的辦法便是常常短暫地打開嬰兒房間的門窗,讓空氣流通。另一個辦法則是在低處(小孩碰不到的地方)放一壺水在小電爐上燒。如果嬰兒有呼吸道感染,可以在水中加幾滴純桉油(不可直接加在電爐上),改善濕空氣的品質,並降低刺激物質濃度,例如臭氧及氮氧化物。

 

陽光

  在半昏暗的光線下,新生兒會張開眼睛,像在尋找什麼東西似地,你若讓光線直接射入搖籃,他們會立刻閉上眼睛,但幾個星期後,即使房間的光線變得比較亮,他們也會張開眼睛向四周張望。從這個階段開始,你可以讓嬰兒睡在打開的窗戶旁邊或戶外,但須避開風吹及陽光直晒。讓嬰兒的臉面對藍天,是非常重要的(見「預防軟骨病」,11.2章),剛開始可以每天十五分鐘至半小時,視天氣而定,然後再慢慢增至兩小時或更久。當然你還必須不時看看他,即便他已睡著。

  有些人會覺得讓三至四週大的小嬰兒睡在戶外,簡直太荒唐,即使嬰兒有戴帽子,而且蓋得很溫暖。事實上在溫帶地區,睡在戶外是可以讓嬰兒的身體健康發展的最佳方法。藍天下的光線,是除了母奶之外最能夠有效刺激骨骼健康發展的因素。每天讓額頭裸露在陽光下兩小時的嬰兒,不會得軟骨病。在陰天裏或在連續數月見不到藍天的工業地區,必須採取其他方法預防軟骨病,而在陽光充份的地區,則無此必要。雖然日光可以預防軟骨病,但我們強烈建議不要讓幼兒接受過多的日光曝晒(例如不可做全身或大部皮膚的日光浴),過多的日晒會導致全身過早硬化,並加重神經系統的負擔。你若想要確認這項論述,只需想想自己作了過多日光浴之後,皮膚及心靈可能出現的狀況便可明白。適度即可,過猶不及。

*紫外線可預防軟骨病,來自於頭頂上藍天的紫外線,比來自靠近地平線蒼白天空的紫外線,要好得多。我們相信極化日光對人體也很重要,極化日光讓在空中飛的蜂子得以辨別方向。透過練習,人類也可以覺察到海丁格刷(像一束乾草般而瞬間消失的淡黃影象)。總而言之,藍天與太陽的內涵,並不只是一個明亮純藍的外觀而已。

 

冷與熱

  新生兒的溫度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很容易被干擾(見10.4章,在節奏裏)。在寒冷環境下出生的嬰兒,出生後的幾個小時內體溫多半低於正常嬰兒,即使他們一出生就被溫暖地包裹住。如何讓嬰兒在出生後的幾天內,乃至於幾週之內,保持恆定的體溫,是醫生及為人父母者都尚在學習的課題。

  不管外在環境如何,一定要確保你的嬰兒免於受凍。舉例說,在浴室裏使用風扇式暖氣不如使用電熱管暖氣,而電熱管暖氣也不能剛好對著嬰兒的頭頂,否則等嬰兒皮膚變紅或像大理石,你就知道你犯錯了。在戶外時,即使已經幫嬰兒穿得很溫暖,嬰兒的臉和小手也會冷冰冰,因此無論如何一定要幫嬰兒蓋毛毯,以使其手腳溫暖而舒適。由於嬰兒的頭部極易散熱失温,因此在戶外時必須幫他戴上厚呢帽,而在戶內則應換載較輕薄的,例如絲質的帽子(見圖24)。此規則不適用於炎熱的日子。炎熱的日子裏應為嬰兒戴上遮陽帽(見圖45, 47)。

  嬰兒剛出生的幾個星期內,你可能需要在他床上放一袋熱的小石頭或熱穀子加強保暖(不要放熱水瓶,避免萬一漏水燙傷嬰兒)。石頭或穀子的溫度不能太燙,即使只有40/104,使用時間也很短,一樣會燙傷嬰兒敏感的皮膚。假如嬰兒的房間很冷或你不想用羽絨床,可以幫嬰兒蓋上羊毛睡袋或同樣重量的羊毛毯。

  如果嬰兒的手經常無來由地冰冷,可以為他穿上長袖羊毛內衣。想辦法幫嬰兒找對他而言夠柔軟的羊毛內衣,如果你買不到夠柔軟的羊毛內衣,也可以幫嬰兒在羊毛衣下穿一件棉質內衣。我們也建議使用棉質尿褲及棉質連衫褲,因為棉有其獨特性質,可以吸收等同於它的重量30%的水,而不會讓人覺得潮濕,而且當它濕氣蒸發的時候,人體皮膚的溫度並不會因而降低。羊毛的排汗功能也優於其他任何人造纖維,並且比較不會悶住膚表的熱氣。這也是為什麼沙漠裏的貝多因人要穿羊毛衣或羊皮衣。有些人不愛穿羊毛衣,因為皮膚會癢。即使是柔軟的羊皮衣,起毛毬後穿在身上也會令人皮膚癢,因此洗嬰兒的羊毛內衣要小心,要用微溫的水及適當的洗潔劑。生絲內衣和生絲軟帽很適合皮膚很敏感的嬰兒。生絲纖維調節溫度的功能幾乎和羊毛一樣好,而且穿起來特別舒服。純棉內衣只適合在很溫暖而且溫度變化不大的天氣穿,人造纖維則完全不適合穿,因為它既會悶住熱氣,又不吸汗。

  我們會花時間把羊毛衣做這麼詳細的討論,是因為身為小兒科醫生,我們太常見到嬰兒的穿著要不是不夠溫暖,就是另一種極端 一層又一層的羊毛衣,毛帽戴到蓋住眉毛,連額頭也不許著涼。當你見過不是太熱就是太冷的兩種極端,你就會明白適中有多麼重要 永遠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過於溫暖會造成對嬰兒的過度保護,也會妨礙嬰兒體內溫度調節功能的發展;反之,在生命的這個階段,不夠溫暖,或更糟糕的,故意曝露於寒冷中,嬰兒養成的反應會和正常環境脫軌,並會觸發其他過度反應。無論太溫暖或太冷,都會使嬰兒無法學會對環境溫度變化做出適當而有彈性的回應。

 

地心引力與新生兒的平躺姿式

  根據我們抱嬰兒的經驗,我們知道新生兒沒有足夠的力氣抗拒地心引力並把頭和身體直立起來;他們只有在俯臥的時候,才能很短暫地抬起頭(見圖28)。地心引力會造成剛出生幾個月的嬰兒身體變行,則比較少人注意到。如果新生兒的頭經常性地偏向某一邊(例如偏向光亮處或偏向走近他的人),那一邊的頭骨會出現一塊扁平的區域,而且壓扁的區域有可能一直延著軀幹直至骨盆。這種情況如果等嬰兒三個月大後才被發現,則變形的骨骼將無法完全矯正復原。為了要避免發生這種情況,每次讓嬰兒躺下時,都必須變換嬰兒頭部偏側的方向。如果頭部變型的情況已經發生,醫生可能會建議你持續一段時間讓嬰兒的頭偏向與原先相反的那一邊。

  如果嬰兒已經能自己轉頭,而且喜歡轉向特定的一邊(例如向光亮的一邊),則你必須把嬰兒(或嬰兒床)的頭與腳方向對調,讓光線變成由另一邊照向他。

  還有一種情況會使嬰兒喜歡把頭偏向特定的一邊:出生時鎖骨破裂損傷、肌肉性斜頸(歪脖子,見1.8章)、或頭部腫瘤*。當其中任何一種情況發生,無論是鎖骨損傷、肌肉性斜頸、或頭部腫瘤,你都必須就發生的狀況向醫生咨詢。

 

  *產瘤(分娩期間形成於胎兒先露部位的腫塊)會在一兩天之後消失,但血腫(因血管破裂而導致之瘀血)則要等數星期或數月後才會消退。

 

睡姿:應該背睡、側睡、還是俯睡?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六零年代美國專家提倡的俯睡姿勢,會增加嬰兒卒死率(SIDS, 9.2)。現代醫生則普遍建議讓嬰兒躺著睡,而非俯睡或側睡。不必使用枕頭。假如嬰兒的頭骨很軟,或後腦開始有扁平的印子,妳可以自製一個20公分見方(8英寸見方)的枕頭,枕頭內鬆散地填入粟米穀粒。這種枕頭可以使嬰兒頭骨的重量平均分散於較大的區域。

  嬰兒清醒的時候,可以讓他背躺著觀看著旁邊的人或其他事物、把玩自己的小手,也可以讓他俯臥。俯臥讓嬰兒有機會學著抬起頭(漸漸地,嬰兒會有力氣抬起肩膀,手臂、以及手)。如果你的嬰兒特別喜歡背躺的姿勢,妳可以利用和他玩或說話的時間,讓他俯臥,一天俯臥數次。如果嬰兒躺著很難睡著,妳要多用胸袋把他背在懷裏,以便每天與他有充份的身體接觸。到了晚上,可以拿一件妳的衣服,捲起來放在嬰兒床邊。

  一定要確認搖籃或放置嬰兒的地方架設得很安全妥當,避免嬰兒的小手有滑到床下之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