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更換尿布相關問題

尿布科技的結果

  由於棉質尿布比較能為嬰兒保暖,而且可以減少資源浪費,因此有越來越多嬰兒的父母避免讓嬰兒用抛棄式尿褲或紙尿布。你可以讓新生兒用紗布尿布,再幫他穿上羊毛小短褲,或類似的小短褲(見附錄,458頁)。換好尿布後,再幫嬰兒包上大塊的拉絲棉布或法蘭絨(羊毛布也很實用);不要幫他穿連身褲或細管毛線褲。若天氣較冷,妳可能需要幫嬰兒多包一條鬆針編織的羊毛毯。 由臀部先出生的嬰兒,其髖關節通常尚未完成發育,需要較寬的尿布來幫嬰兒保持兩條腿分開;或者也可以把另外一條棉布折成寬條狀,放在嬰兒兩腿間。等嬰兒自己開始想把那些東西踢掉時(通常幾週後會開始踢),可以幫他穿附帶褲底之上衣(兩腿間有鈕扣的衣服)。另一個實用辦法:用兩條紗布當尿布,一條三角形做為包裹用,另一條四方形放在嬰兒兩腿間。過些時日之後,也許需要再加一條小短褲襯墊,以方便清洗。未經漂白的原色羊毛小短褲有助於尿布之定位。白天可以幫嬰兒加件羊毛連身褲;夜晚則穿棉質連身褲可能比較實用。最外層再包一條前面提過的鬆針編織羊毛毯,讓嬰兒感受到一些阻力,嬰兒才不會隨心所欲亂踢。

  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我們不建議讓他完全自由活動。你若觀察過嬰兒初生前幾個月的不隨意動作與及反射性動作,將可注意到太早讓嬰兒完全自由活動,會妨礙他觀察環境的能力;而且,你如果瞭解當嬰兒越是能夠冷靜而留神地注視外物,他就越具足學習運用雙手的能力,你必會明白讓嬰兒學習安靜觀察的確有其必要。也因此,幫嬰兒選一件有特殊設計,可以限制嬰兒踢腳、移動的尿褲是很重要的。

  不過嬰兒的尿布也不能緊到得他的髖關節毫無活動空間。若有髖關節發育不全症,或韌帶太弱而導致髖關節鬆弛時(這兩種情況可能導致臀部脫臼),太緊的紙尿褲會更加妨礙嬰兒髖關結座的發育。髖關節的問題,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現代醫學已能用超音波影像診斷出髖關節的疾病。髖關節發育不全或先天性髖位不正,如果未能及早發現,而等到小孩學走路步態不穩,大人才有所警覺時,為時已晚,只能靠動手術矯正,而且需要的手術通常不止一次。

  如果嬰兒出生不久後,妳就需要用背袋帶他,可以先把他斜放在一條羊毛毯上,然後把毛毯下方的尖角折起來,蓋住嬰兒的腿,再把左右兩側的尖角拉過來,把嬰兒包起來。如此一來,嬰兒全身連腳就有被温暖地包住,然後再把他放進背袋。

 

清潔、洗澡、及皮膚護理

  不論嬰兒或大人的皮膚,都有一層很好的天然保護油脂,這層油脂是無法被複製的。每天把這層油洗掉,再擦上其他的油脂,毫無意義。通常嬰兒一星期洗一次澡便已足夠,沒洗澡的日子裏,每天只需用柔軟的毛巾和温度適中的水(不要用肥皂),幫嬰兒洗臉、洗屁屁與其他皮膚摺疊處。  即使被尿、糞便、或吐出來的奶弄髒的地方,通常也是只用清水洗淨即可,不必用肥皂。至於沾黏住的殘餘糞便或尿布疹軟膏,是脂溶性,可以用葵花子油將其擦掉。用葵花油清潔皮膚比用皮膚護理油經濟多了。

  最好的嬰兒皮膚護理油都含有金盞花屬植物油或洋甘橘油。嬰兒的脖子、腋下、耳後等皮膚折疊的部位,及包尿布的部位,宜薄薄地擦上一層良好的嬰兒皮膚護理油。不要撲爽身粉,因為粉類物質會與濕氣結合而變得黏糊,並因而引起過敏或發炎。爽身粉只適用於輕微的皮膚過敏,例如嬰兒胸前或背後的痱子。但無論用在何處,飄散在空中的粉類物質都會使嬰兒咳嗽,並對嬰兒的肺不利。

 

尿布枱上的樂趣

  在嬰兒期的初階段裏,嬰兒與父母間有不少尿布更換枱上的互動。更換尿布時,嬰兒通常已經吃飽,心情不錯,可以享受片刻閒情及與父母的互動。為嬰兒清洗小屁屁並擦油,既是必要工作也是好玩的遊戲。你可以一邊幫他換尿布,一邊哼哼唱唱,跟他說話,玩他的小手小腳。幾周過後,你就可以開始聽到他主動發出期待跟妳互動的聲音。隨著時間流逝,尿布更換枱上的遊戲時間會越來越活潑,小嬰兒會開始要求妳抱他,也會開始學習轉身、學爬。這個階段妳必須運用一些智慧,讓嬰兒手上抓個能引起他興起的東西,以免他跌落尿布枱。如果小嬰兒實在很活潑好動,不妨改在地板上幫他換尿布,比較安全。

  幫嬰兒按摩,是時下非常流行,廣受推薦的嬰兒理療。事實上,除非有醫生處方,否則我們建議不要幫嬰兒做經常性、規律性按摩。嬰兒對自己身體的注意力與感受,應該讓它基於自然需求而自動產生,而不應變成人為設定。小嬰兒所需要的深層推拿的感受,應該經由父母抱著他,或把他背在背袋裏,而自然得到滿足(見13.8章);另外,嬰兒自己想要移動、探索的慾望,也足以提供他所需要的感官的覺受。

  探索的過程有兩個面相。每當嬰兒看著或觸摸某個東西,以及試圖抬起身體或爬行時,他是在學習瞭解自己和周圍環境。大人為嬰兒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有一個附加因素,也就是做那件事情的立場:因為擔心而阻止、過度熱切的誇張言語、雜亂無章的舉動、有心或無意的導入教條、怕寵壞嬰兒、想要確保孩子四肢健全發育;凡此種種帶有預設立場的東西都應該放掉。放掉這些,你才有辦法對孩子的進展做出適當反應。與其擔憂、替孩子設定規範,不如用耐心、喜悅、與愛的態度去面對,如此,妳將能為孩子創造一個自然、有想象力、又有幫助的激發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