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6 遊戲團體適合我的孩子嗎?

 

   家裏只有一個小孩的媽媽們常常不知該如何克服自己的孤立,並幫助孩子學習在團體中的自處之道;這方面,嬰幼兒互助遊戲團體可以提供實質協助,協助項目包括讓孩子們有玩伴,也讓媽媽們有社交、成長的機會及空閒的時間。

  在遊戲團體的聚會中,如果帶孩子去的父母親們也有自己的分組活動,例如烹飪、編織、唱歌、或彈奏樂器,將可為孩子們創造具有啓發性的社交氣氛;但如果參與的父母親們只是各自在一旁閒聊、打毛線、喝咖啡,那麼對孩子所能產生的社交誘因必然較少。

  無論如何,培養社交技巧還需要其他的環境條件,而這些條件是遊戲團體無法提供的,因為幼兒必須等成長至三歲左右,會稱自己為「我」的時候,才有能力建立恆定的「我-你」關係,所以同為嬰幼兒,是無法成為對方學習建立、培養人際關係的模仿對象的。在幼兒學會用「我」稱自己之前,日常生活裏和幾個(或只有一個)熟悉而固定的照顧者相處,是培養孩子建立適當社交關係最好的方法,也因此就這方面而言,固定的家庭成員比遊戲團體更有幫助。

  父母親給孩子的引導與/或照顧,是個滾雪球現象;越來越多的為人父母者對於養育幼兒,有一種無助與生疏的感覺。以現今開發國家生育率下降、人口老化,以及許多孩子成長過程中缺乏人際關係的現實狀況看來,以後兒童將如何繼續發展他們成人後所需要的社交技巧,實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華德福幼稚園現在有在贊助親子課程,提供父母親建議及引導,以滿足幼兒成長發展的需求。幼兒需要一個允許他們去體驗可愛、有趣、又有激發性的活動的教育,與非常可靠的人際關係,否則未來幼兒在社群裏將有可能遭到邊緣化,並且無法成熟發展對他人的瞭解與尊重。這方面的需求未能得到滿足的孩子可能需要面對的挑戰是,打破家庭的障礙,尋求其他有愛心、有能力提供必要成長條件的大人之注意。

==============================

 

譯者註:

本文譯自 A Guide to Child Health 。

A Guide to Child Health 這本書由一位德國人智學者小兒科醫師所寫。該書第一版出版於 1984 年,距今近已 25 年,這表示作者寫這本書的年月,距今超過 25 年以上。雖然書裏面有部份以人智學的觀點探討幼兒教養的內容,確有值得參考之處,但其餘大部份養育嬰幼兒的建議,則已被新的醫學知識,新的物質環境,以及新的社會型態所淘汰。不過,因為我已花時間翻譯,故仍貼出來讓大家參考,自行判別過濾。

人智學所倡導的內容,的確有值得現代人學習之處,但並非所有打著人智學旗號的言論、書籍、人士,就是真理、善人的代表。 讀者宜慎辨之。

中國的古聖人老子說:『眾人皆謂美,之為美,斯惡矣。』。在華德福教育日漸風行的今日,老子這句智慧之言,值得大眾深思。

譯者:黃寧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