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發展和諧的家庭生活?


真誠的感恩與瞭解,是家庭和諧的主要因素,而當一個家真正和諧時,感恩與瞭解是可以不需時刻掛在嘴邊的。當夫妻其中一方不懂感恩時,磨擦很容易因而產生。一對男女結婚以後,通常必須經過好幾年,雙方才能領悟到誰也無法改變對方,只有對方能改變他自己。對於一個感覺自己在職場有受到肯定的男性而言,是否收到感謝之類的言辭,似乎沒那麼重要,但對於一個幾乎把自己完全奉獻給家庭的女性而言,是否被讚美感謝,干係重大,然而男性通常無法感受到夫妻雙方處境之差異。所謂讚美與感謝,是指不斷重複表達對於對方的肯定,即使對方有個性上的弱點或壞習性。讚美與感謝是產生温暖、支持氛圍,並激勵對方改變的唯一良方。

 

當媽媽,是一種合於法理的職業

  已開發過家普遍皆認知幼兒時期的發展特別重要,因此無論對幼兒的父親或母親,都有提供法定育嬰假(請育嬰假不必擔心因而失去工作)。在此我們也要強調,由於母親這個角色無論身體上或精神上,都必須二十四小時支應孩子的需求,因此當媽媽本身就是一個完全合於法理的職業。理想上,應該由公共基金支付經濟報酬給為人母者,以示肯定這項職業的合法性。一個真正的家,家裏有一個愛孩子,有時間陪孩子,不必為生活而外出工作的母親,對於幼兒,特別是學齡前幼兒的身體健康與心靈發展,至為重要。為此我們建議在外工作的母親們,只有情況許可,都應請假回家養育孩子。對於三歲以下的幼兒而言,沒有任何事比體驗安全、信任、與永恆的親子愛更加重要。

  做為一個母親,和其他任何職業一樣,都應該有下班時間。很多人無法接受這個觀念,但為了人格發展及為人母者的工作負擔設想,確有必要提供一段休息時間,讓當媽媽的全然放鬆,不必支應任何人的需求。換言之,每天應該有一段時間(也許一小時),由孩子的爸爸或其他適合的人,代替孩子的媽媽照顧孩子以及做家事;或者也可以讓孩子的媽媽每個禮拜放假一個晚上、一個下午、或甚至每個月有一個周末的假、或一年出外渡假兩個星期。每一個媽媽適用的辦法,必須視其配偶的工作狀況而定,同時也必須考量媽媽本身的性情與興趣。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人類是遺傳與環境的產物嗎?遺傳對人類的影響比較大?還是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比較大?這是專家與一般大眾一直在研究與爭辯的問題,各個專業領域,如基因學、社會學、兒童心理學、小兒社會學等,也不停有新見解問世。行為基因學家勞伯普羅明,和發展心理學家唐茱蒂,在一本標題很醒目的書中 -- 不同的生活:為什麼同胞手足間的差異這麼大? -- 對這個議題提出了一個結論。他們說,如果遺傳和環境是影響人類的唯一因素,則同胞手足之間不應該有那麼大的差異。普羅明和唐茱蒂發現了第三個影響因素,也是對人類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每一個孩子與他周圍的人與事之間的個別連結關係。這是一個具高度個別性的因素,是它在決定一個人或一件事對於一個兒童是否會產生重大影響,以及影響如何產生。生長於同一個家庭的兩個孩子,對於媽媽的愛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一個孩子回顧其童年時,說媽媽非常照顧他們,而另一個則說從小媽媽就不愛他,不關心他;但他們的媽媽則認為她對待兩個孩子的態度並無差異。

  我們在第七章討論兒童時期的典型疾病時,曾經說明兒童會重新調整他們得之於遺傳的身體,來適應他們自己的目標;因此遺傳及環境因素只是一種素材,兒童會採取適合自己特性的方式,重新為這兩項素材塑造新的外貌,由此觀之,遺傳上的各自表述,就不能再被視為單純的基因偶發狀況。三個同胞手足,第一個孩子遺傳到捲髮,第二個孩子遺傳到直髮,第三個遺傳到祖父的疏稀髮型;這不是「偶然」,而是孩子出生之前就計劃好的。每一個「人」都是尚未出生為人之前便已存在,並且也是尚未出生之前就自主選擇好讓誰來當自己的父母親,也選擇好據以發展自己的人格之遺傳種子(見11.5章)。

  很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兒童對於環境因素與環境影響的處理態度。一個孩子熱切吸收可以增加他自幼即顯現的音樂才能之一切事物,另一個則對跟科技有關的東西特別有興趣,在此我們要再次來探討有關輪迴的問題。為什麼人類從小就有如此的差異?他們是在何處學會對於某些事要主動而專一地追求,而在其他方面則是被動地接收環境的塑造?所有曾經觀察孩子的發展,而同時又能把這個疑問放在心裏的人,都可以瞭解「我們並非一張白紙來到世間」,無庸置疑。才能、弱點、目標、易於感染某些疾病等等,都是前幾世曾種下因,而這一世結成了果實。

  兒童面對呈現在自己眼前的眾多遺傳與環境因素當中,選擇了與自己有關係的項目,而放掉或改造其他項目。我們養育兒童以及為兒童打造環境,一方面是要保護兒童免於體驗太早或太晚,太多或太少的歷練,另一方面則是要避免兒童過於偏重發展命定的項目。我們來到地球上,不但要發揮與生俱來的才能,還要加強它,擴展它,並發展個人的人格。每一個人天生都著無窮的才能與無可限量的可能性,兒童需要社會環境給予鼓勵與協助,以發展他們的獨立才能。不良的環境會癱瘓兒童的意志、使兒童難以朝他們的人生目標前進。我們有可能完全不自覺地,就妨礙了兒童的發展,也有可能完全不自覺地,竟幫助了他們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時候保持警覺。大自然創造出來的人類並不完美,兒童需要大人用心協助,也深受大人用心協助的影響。發展時期的接收能力與容易受傷的程度,與人類的心靈特質有關;也因為人類具備心靈特質,才能成為獨立自主的生物。未曾體驗過脆弱、疑慮、抉擇、與犯錯的人,無法懂得什麼是自由;無論教養孩子或自我教育,都應善用鼓勵,但不要誤用這份自由,這是一項很大的任務與考驗。

 

 

居家互助社羣

  在某些大城市裏,單親撫養孩子的比例超過五成,這是必須發展居家互助社羣的最佳理由。所謂居家互助社羣,是以從前的大家庭型態為互助藍圖,把有意願與鄰居互相支援,互相協助,而又各自保有隱私權及生活型態自主權的人們集結在一起;例如,老弱婦孺、單身女性、年輕家庭、室友、殘障人士等,可以組合起來,一起管理共同的居住空間。在許多案例當中,互助社羣的成員甚至一起共同打造生活。居家互助的成員通常包括無法獨立生活,或無法在公開市場找到合適房子的人。由於在居家互助社羣裏,成員可以自主安排屬於自己的社群生活比重,因此它可以提供兒童一個既能充份體驗社會,又保有親子關係的環境。

 

本文譯自 A Guide to Child Health 15.3章。

A Guide to Child Health 這本書由一位德國人智學者小兒科醫師所寫。該書第一版出版於 1984 年,距今近已 25 年,這表示作者寫這本書的年月,距今超過 25 年以上。雖然書裏面有部份以人智學的觀點探討幼兒教養的內容,確有值得參考之處,但其餘大部份養育嬰幼兒的建議,則已被新的醫學知識,新的物質環境,以及新的社會型態所淘汰。不過,因為我已花時間翻譯,故仍貼出來讓大家參考,自行判別過濾。

人智學所倡導的內容,的確有值得現代人學習之處,但並非所有打著人智學旗號的言論、書籍、人士,就是真理、善人的代表。 讀者宜慎辨之。

中國的古聖人老子說:『眾人皆謂美,之為美,斯惡矣。』。在華德福教育日漸風行的今日,老子這句智慧之言,值得大眾深思。

譯者:黃寧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